1858年(安政5年)夏秋之间,日本政坛的上空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。幕府、朝廷、雄藩之间的较量在升级,矛盾尖锐、达到白热化。6月4日,谱代大名、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出任大老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处理日美条约和将军继嗣等政治悬案。
到了7月29日,井伊直弼不顾孝明天皇的反对,与美国订立《日美友好通商条约》,公然以“违敕”的不妥协姿态,向朝廷和一桥派雄藩大名挑战,于8月4日召集诸大名入将军居城,当众宣布确定纪伊藩藩主德川家茂为继任将军。
井伊的专横引起许多大名的不满,追随大名的武士们更是群情激愤。井伊态度强硬,8月13日下令处分一桥派大名,命尾张藩藩主德川庆胜和越前藩藩主松平庆永闭上嘴巴、关门反省,责令德川齐昭闭户不出,禁止水户藩藩主德川庆笃和一桥庆喜等入将军居城议政,试图将这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大名们逐出政坛,重建幕府一言堂的独裁体制。
对那些游说公卿、策动天皇降旨并严词责备幕府缔结条约和处分一桥派大名的志士,如梁川星岩、梅田云滨、西乡隆盛等,则严惩不息。10月13日下令在京都逮捕梅田云滨,接着组成由大目付、目付以寺社、町、勘定三奉行为主的侦察、审判机构“五手挂”,在京都、江户举行大搜捕,开始了血腥。持续到1859年11月,史称“安政大狱”。
在“安政大狱”中,吉田松阴、桥本左内、赖三树三郎、水户藩武士茅根伊予之介、鹈饲吉左卫门、幕臣家臣饭泉喜内等被斩首;水户藩家老安岛带刀被迫切腹自杀。梅田云滨、萨摩藩武士日下部伊三次等囚死狱中,一桥庆喜、德川庆胜、松平庆永被监押。土佐藩藩主山内丰信被软禁;萨摩藩的西乡隆盛、僧侣月照被追捕投海自杀,西乡幸而获救。青莲院宫尊融亲王、内大臣一条忠香被软禁。长达1年有余的“安政大狱”,涉嫌株连者百余人,血雨腥风遍及日本各地。
井伊的铁血,迫使中下级武士和草莽志士们放弃坐而论道的“处士横议”,转而抡起日本刀,以暴力对抗暴力。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,开始了伴随着刀光剑影的武力抗暴行动。大老井伊直弼成为志士们刺杀的第一个目标。在“安政大狱”中受迫害最重的水户藩武士,则成为初期尊王攘夷的急先锋和袭击幕府的突击队。
1860年1月8日,幕府勒令水户藩交出天皇1年半以前下达的诏敕,在藩内引起强烈反响。郡奉行野村彝之助、金子孙二郎和水户藩吏“奥右笔头取”高桥多一郎、“郡方勤”关铁之介等激烈反对交出诏敕,要求赦免德川齐昭、庆笃,得到藩内众多神官、乡士的有力支持,愈加气势汹汹。
然而,朝廷在井伊等压力下,降旨水户藩。同年1月12日藩厅采纳主张妥协的会泽安的意见,决定交出诏敕。消息传开,野村等怒不可遏,在策划以实力阻止上交诏敕的同时,加紧密谋刺杀井伊的计划。
3月23日,野村召集20余名志士在日本桥和品川的料理亭中聚会,杯觥交错之间商定了行动方式、分工负责。决定实行刺杀井伊的日期为当年的上巳节,由关铁之介现场指挥,参加行动的人员由萨摩藩武士有村治左卫门和关铁以下17名水户藩武士组成。野村、金子、高桥等前往京都、大阪或西南诸藩联络各地志士,为向天下申明行动的意义,起草声讨井伊的檄文《斩奸趣意书》。
1860年3月24日是旧历3月3日。按照旧例,将军府在这个节日的当天,应当欢宴幕府高官大吏。大老井伊直弼职位在群吏之上,自然是出席宴会最尊贵的客人。
当天清晨,井伊在60余名武士的护卫下,乘轿向江户将军居城进发。几乎在同时,关铁以下18名志士下定必死的决心,集合在江户芝的爱宕山,相互叮嘱一番后,便三五成群地分头走向井伊登城的必经之处一樱田门。
作为彼此识别的标志,志士们手持大名、旗本的人名录《武鉴》,扮装成观看大名登城行列的乡下武士,先后抵达樱田门外,等待着性命交关的搏击时刻的到来。
上午9时许,井伊一行出现在樱田门外。这时,走在最前列的卫士发现有人手持状纸,逼近过来,似乎要拦轿喊冤,直诉苦情。正待喝止,只见那人冷不防拔出利刀,直劈过来,卫士猝不及防,被当场杀死。前卫队正混乱间,突然一声枪响,震耳欲聋。
轿中的井伊被击中,动弹不得。卫士们来不及甩掉雨披、抽出刀剑,就被四面八方冲上前来的志士们包围,只得边退离轿子,边抽刀迎战。混战中,发狂的志士们集中攻击井伊的乘轿,一面愤怒地咒骂,一边用利刀乱刺轿中的井伊。
萨摩志士在村治左卫门怒吼一声,将奄奄待毙的井伊从轿中拖出,狠狠地割下其首级。一场恶斗过去,樱田门外洁白的雪地上,脚印狼藉,溅满鲜血,井伊大老横尸街头。彦根藩卫士8人被杀,10余人负伤。参加刺杀行动的18名志士1人战死,4人重伤自杀,8人在撤离现场后分别至龙野、熊本藩邸自首,5人逃出。
前往龙野藩邸自首的志士斋藤监物交出《斩奸趣意书》,公开了刺杀大老井伊的动机,即讨伐这位“天下巨贼”井伊直弼,是因为他违敕签约、迫害亲王公卿、屠杀草莽志士,必须替天行道,对其加以“天诛。刺杀井伊是为声讨其不忠与卖国行为,是为国除奸的仗义之举。
刺杀井伊的行动并非否定幕府统治本身,而是排除尊王攘夷的障碍、针对井伊个人的“清君侧”式的行动。
然而,在光天化日、众目睽睽之下,身居高位、手握重权的大老被当众刺杀,登城的旗本闻讯后四散逃跑,围观的江户市民汇集如山、拍手称快等情况,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幕府威信扫地、丧失人心,迫使幕府不得不改变攘夷派的政策。
井伊直弼死后,盘城平藩藩主、若年寄安藤信正出任首席老中,关宿藩藩主、寺社奉行久世广周出任老中,形成安藤一久世体制。在这一体制下,幕府对外开国的方针不变。继续邀请欧洲各国访问日本,并与他们签订开放港口的条约。此举在尊王攘夷的志士们眼中,无疑是变本加厉的卖国行为。
对内,幕府抛弃井伊直弼的强行方针,竭力修补幕府与朝廷、雄藩的关系。但是,对于渴望改革的和救国的尊王攘夷派看来,幕府的行为并没有多大改变,他们仅仅在维护少数统治者的利益和地位,对下层武士和普通民众的死活仍然漠不关心。
这些改革者们在刺杀井伊直弼后,终于看清了德川家的真正嘴脸,决定不再奉行“尊王攘夷”的策略,而是推翻幕府和这些为幕府卖命的地方大名们。为日本带来真正的变革。
尊王攘夷运动在此之后变为了倒幕维新运动,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当时仅有十四岁的明治天皇,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江户和京都之间的土地上酝酿开来。
上一篇:中石化西南油气田去年增产天然气14亿方 下一篇:内蒙古探区产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